前言
本文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代军勋老师 2023 年秋的《货币银行学》同步课程笔记。
感谢代军勋老师!
简介
考核
- 平时分 40%
- 习题集
- 课堂分享
- 案例分析
- 考察与实习
- 期末考 60%
老师能调节的只有平时分40分,期末考要考高分需要自己尽可能多看课本
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不一定跟课本有关,有趣但不一定有用。
参考资料
米什金《货币金融学》
考勤
上课可以不来,老师不会有意见。
作业
但是每个月有一个作业,总共三次作业,需要交。
不是每个月交,而是在最终评分之前三篇都要有
第一次作业:金融机构的考察报告
- 看到了什么
- 发现了什么问题
- 解决问题的办法
身临其境的最好办法是加入股票市场。
课程大纲
十六次课程,但是覆盖不到全部课本内容。
考试的难度在于内容非常广,但深度又不深。课堂上学的内容不一定有助于考核。
课程内容
- 微观的金融体系
- 金融机构
- 金融市场
- 金融工具
- 宏观的货币政策
- 货币政策的目标、传导等
- 实物层面 + 理论层面
第零章 金融思维与金融创新
金融研究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资源的跨期配置,而“不确定性”和“跨期”都指向时间。金融是时间的科学,研究任何问题都要把时间带入其中。
现代金融的四个分支:
- 民间借贷(高利贷)
- 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
- 资本市场
- 金融科技
这四个分支是互补关系,不是竞争关系。
直观地理解,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,尤其是社会资金往来之间的债权债务导致的信用风险问题,但对其他的风险是无能为力的。
面对不确定性,规避风险或投机都是可选的方式,但是金融的思维是把风险转嫁给别人。
专业地说,有三种应对风险的方式:
- 保值:规避风险
- 投机:自己承担风险,并获得收益,把风险表内化
- 套利:制作金融产品,卖掉风险,把风险表外化
近年来,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,并不是因为这种复杂真的有价值、有必要,而是复杂金融资产更容易屏蔽风险,更容易让金融投资人和消费者相信。
保险的核心原理是大数法则。而银行除此之外还需要专业化、精细化的服务。
金融以增值为目标,以杠杆为手段,以信用为基石,以风险为边界。
理解金融的三大抓手:时间价值+杠杆+风险
因为通货膨胀等因素,货币在不同时点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。金融关注的是未来,而不是现在或过去。
案例
京东:进价1元的一瓶水,卖0.9元。看似亏了0.1元,但实际上,消费者付给他的1元,他并没有直接付给生产商,而是保留了一个账期,在账期内将这笔钱贷款出去来盈利。这就是电商的金融化,靠金融获利而不是商业本身。
从工业化时代转变到后工业化时代,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,限制经济的因素不在供给侧而在需求侧,所以金融的目标也有所转变。
金融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。在工业化时代,金融服务于大企业,通过增加供给来实现供求平衡。在后工业化时代,金融要增加需求,把无限的欲望变成现实的需求,而依靠的途径就是加杠杆。
金融增加的需求,可以是消费需求(例如美国),可以是社会公共支出(例如欧洲),可以是投资(例如中国),分别导致了过度消费、过度福利和过度投资。
缺钱不是借钱的理由。未来能赚钱,才是借钱的理由。
案例
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,在政府看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,在金融界看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。金融界眼中的 inclusive finance 指包容性金融,政府眼中的普惠金融,要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增长。这不是金融,而是财政。这就是金融和财政的矛盾。
很多看起来和金融无关的问题,其实也应该用金融的观点来分析。涉及到资金跨期的问题,如果跨期和即期之间存在某种奇怪的利差,很容易出现庞氏骗局。
案例1
华中科技大学开设高管培训项目,交 40 万现金给华科的运营团队,三年以后如数奉还,期间可以在华科的任何课堂学习。看起来,参与者只是拿 40 万资金生息的机会成本当做学费,一年 7000 元,很便宜。结果运营团队把资金拿去搞私募股投资,亏钱,导致最终无法给参与者兑现,现在还在扯皮。
案例2
某装修公司给出两种优惠选择:
- 顾客自己在别处购买装修原材料,装修公司给装修费 8 折优惠,钱款一次付清;
- 顾客从装修公司处购买原材料,装修公司给出 50% 的原材料优惠,但优惠额度花费 3 年时间逐月返还。
结果,半年后装修公司资金链断裂,破产跑路。
该装修公司的这种促销,本质是在拿未来的钱贴现给今天的消费者。这种促销能够持续的条件就是他们的客户数量一直呈指数级增长。但这是不可能的,所以这是庞氏骗局。
-
投资:把今天的钱转化为明天的钱。
-
融资:把明天的前转化为今天的钱。
金融的机制,就是对风险承担的激励机制。
金融的四个属性:
- 金融工具
- 金融机制
- 金融环境
- 金融思维
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
什么是货币
从金融的角度讲,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,也就是可以用来交换所有商品的商品。
人类社会产生分工,每个人生产的是单一产品,但人的需求的多样的,由此需要交换。
货币的出现出于交换的需要。
交换面临着诸多问题:
- 最初的物物交换需要达成供需的双重巧合,供需双方要在同一时空范围出现
- 市场的发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;
- 不同的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价很难确定,产生了很大的交易成本;
- 马克思主义认为按照价值交换,价值是一个客观评价;
- 西方经济学认为按照效用交换,效用是一个主观感受;
- 这两个标准都有道理,实际上人类就是通过长期试错来确定交换比价的;
- 人类需要找到一个“单位价值量”,用来衡量每一个商品的价值量,使得商品价值量/单位价值量=价格
- “单位价值量”就是货币。
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就是价值尺度。
充当价值尺度的商品,其内部价值必须稳定,能够适用宏观经济的需要。
冰淇淋能不能做货币呢?
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。冰淇淋只在热的地方会融化,导致其价值不稳定。但是在温度够低的地方,冰淇淋可以充当货币
分工细化导致交易次数过多,交易成本过大。于是人类社会发明货币,每个人先交换一般等价物,然后再交易其他商品。
货币的这项职能就是交易媒介。
不同的经济体之间也会需要交易,但是交易的广泛性和政治的分立性是矛盾的。政治的因素将人类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。从效率的角度看,全球统一大市场、统一货币最有效;从公平的角度看,每个经济体代表着一定的个别利益。
选择一般等价物的早期标准是:群体愿意接受,群体认为该物品有较高价值。
“货”与“币”本来是两种不同的一般等价物,“货”是贝壳,“币”是丝帛。海边盛产“货”,内陆盛产“币”,而在盛产地,这种一般等价物不值钱。因此,历史上内陆用“货”,沿海用“币”。
货币职能
交易媒介
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(通货、支票等)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。
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三个要求:
- 普遍接受性
- 主观自愿的选择,例如美国以外的人们自愿接受美元、黄金
- 强制性的普遍接受,例如人民币在中国境内具有无限法偿
- 购买力相对稳定
- Hard Money:内在价值看涨
- Soft Money:内在价值看跌
- 供给富有弹性
- 货币的供给量能够根据交易量进行灵活的调整,根据宏观政策需要进行增发、减发。
特点: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,在流通中转瞬即逝,需要的只是币值稳定。
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,必须是实体货币。
价值尺度
货币在计算、表现、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,充当记值单位的职能。
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。“元”不是价值尺度,“1元”才是价值尺度。
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具有完全的排他性、独占性。如果一个国家具有两个价值尺度,而且还不一致,那就一定存在无风险套利空间。
价格标准: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。
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,只需要是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。
价值贮藏
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,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,即“购买力的暂栖所”。
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超越时间的购买力。
货币贮藏的原因是,他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。
贮藏之后的流动性有所降低,但是将货币存在银行中,可以通过牺牲流动性来获取时间价值(利息)。如果选择少牺牲一些流动性,就选择活期存款,但利息更低。
(流动性:某一资产转化为现金的成本越少,流动性越强)
充当价值贮藏的货币,必须是实体货币。
支付手段
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,是货币的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。
常见应用:赊销、预付。
与流通手段的区别:不是交换的媒介物、出来服务于商品交换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、跨期购买
影响:
- 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需求量
- 推动信用关系的发展
- 造成买卖脱节,造成经济危机
货币的发展
商品货币
商品货币又称是值货币,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。
商品货币在执行货币职能的时候是货币,不执行货币职能的时候是商品。
商品货币形态
- 实物货币:粮食、布、牲畜、贝壳
- 优点:使用价值
- 缺点:难以分割
- 金属货币:金、银、铜
- 优点:质地均匀、易于分割、经久耐磨、价值稳定
- 缺点:磨损和削刮导致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、供应缺乏弹性、流通费用高
- 中国停止使用白银是因为银价越来越贵,欧洲停止使用白银是因为银价越来越便宜
代用货币
在贵金属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的货币符号。它本身价值低于货币面值,但可以和所代表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。
优点:
- 供给弹性较好
- 容易保管、携带和运送
缺点:
- 其发行依赖于金属货币,没有彻底解决弹性问题
信用货币
信用货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。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,又称之为负债货币。
两个阶段
- 纸币阶段
- 无纸化信用货币阶段
数字货币
电子货币
虚拟货币
货币制度
主币具有无限法偿,而辅币是有限法偿
分类
- 金属本位
- 银本位
- 金本位
- 金币本位制
- 金块本位制
- 金汇兑本位制
- 金银复本位
- 平行本位制
- 双本位制
- 跛行本位制
- 信用货币制度(管理纸币本位制)
银本位
银本位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。
特点:
- 自由铸造(自由熔化)
- 无限法偿(自由兑换)
- 自由输出
- 自由输入
局限性:
- 价值不稳定
- 白银体重价廉,不方便大宗交易
- 各国银价不一致,波动大,汇率不稳定
金本位
金银均可自由铸造、自由输入输出,同时具有无限法偿。
(摆了,这一章后面回来补)
第二章 信用与经济
信用基本概念
一笔交易包含三个过程:议价 -> 交割 -> 支付。货币分别执行价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支付手段的职能。涉及到预付和赊销,就会构成债权债务关系,而这种关系涉及交易对手,由此产生了信用风险。
信用的要素
- 信用主体:债权人和债务人
- 信用客体:资金的使用权,包括数量加期限
- 信用条件: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补偿和收益
- 资金的时间价值
- 信用风险补偿
- 信用约束:为了维护信用关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
- 信用标的:实物形式或货币形式
- 信用载体:信用工具
信用行为的特征
- 资金或实物使用权的暂时让渡
- 风险性
- 收益性
- 偿还性
信用的基本形式
商业信用
工商业企业之间的赊销和预付形式所提供的信用。
特点:
- 主要是商品形态
- 债权人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
- 其运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
优点:方便及时
缺点:规模、金额、范围有限
银行信用
国家信用
消费信用
工商企业直接信用
金融市场概述
金融市场
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组成部分。
特征:
- 对象:交易的实质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而是资金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让渡
- 过程:金融中介机构十分重要
- 场所:有形或无形
要素
- 主体:个人与家庭、工商企业、政府部门、金融机构、中央银行
价格形成的方式:
1个买者 | n个买者 | |
---|---|---|
1个卖者 | 谈判 | 拍卖 |
n个卖者 | 招投标 | 集合竞价 |